知识产权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经济时报 2017-06-30 00:00 *视点 李玉光 知识产权作为激励和**创新的制度,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知识产权制度包含产权安排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和有效市场机制,是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转化的基本制度**;知识产权成果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现代经济整体依赖于某种形式的知识产权,与**、商标、版权相关联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当前,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动能,需要在大力提升知识产权的质量、构建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体系、提高知识产权运营和服务水平、加快*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等四个方面发力。 大力提升知识产权的质量 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事业保持了迅猛发展的态势: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注册商标申请量连续多年**世界**,我国也是版权大国。但是,目前我国存在着知识产权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等问题。比如**质量不高、权利不稳定、转化率低下;****品牌商标数量较少;优质的版权产品供给不足等。为此建议,应采取有效措施,调整知识产权发展的重心,更加注重知识产权的质量和水平、结构和布局、实施和效益。在知识产权制度产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力推核心技术的**拥有量、**运用及产业化率、商标的附加值构成、国际**品牌的拥有量、版权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版权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等。 构建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体系 两年来,我国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市场监管水平明显提升。但是由于我国在涉及**、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领域,由各行政主管部门分头执法,制约了行政执法效能的发挥;在**保护领域,存在知识产权**审判标准不一、审判资源分散、审判效率不高等问题。为此建议,构建包括**审判、行政执法、快速维权、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及社会监督的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体系;进一步衔接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保护的“双轨制”;坚持常态化保护和专项行动相结合,以常态化保护为主的保护形态;更广泛地形成尊重知识产权的文化氛围。 提高知识产权运营和服务水平 我国从实施知识产权制度以来,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产权资源,如有效**、注册商标、版权登记等。如何把这些资源盘活用好,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创新创业主体的需求,成为当前须关注的重大课题。为此建议,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建设,为知识产权的转移转化、收购托管、交易流转、质押融资等提供平台支撑;加快互联互通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通不同知识产权领域之间存在的信息孤岛,实现**、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基础信息的综合利用和聚合发展。 加快*知识产权成果转化 *科技领域是国家科技创新高地,*知识产权成果在民用领域的转化应用是构建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这对于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作用。虽然近年来*知识产权申请量大幅增长,但与民用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相比,*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应用率不高,主要问题和困难在于管理体制不顺、转化机制不畅、转化平台缺乏。为此建议,成立*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工作**机构,建立系统谋划、整体布局的推进机制;完善*知识产权成果的定密和解密机制,建立***解密申诉、诉讼等救济机制;明确*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利益分配机制,科学确定知识产权机构主体和发明人的权属关系;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的试点工作,探索出*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规律,总结经验并全面推广。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委员、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副局长)